觀音悲淚--白財神 白財神是由印度佛教大師阿底峽祖師所傳的一個財尊法門。這個殊勝法門也屬於一種觀音菩薩的法門,其來源是這樣的:約在九百多年前,阿底峽祖師住世的時間,有一天祖師正在入城途中,見到路邊有一個乞丐因為飢渴而倒在地上,面臨死亡;阿底峽祖師見到這樣的情況,心料即使飛奔進城,待帶回食物來到原地時,乞丐也必已斷氣,故此拿出了僧人隨身帶備的剃髮刀,割下自己一塊肉,用來救助乞丐;但垂死之乞丐卻回答說:「我地位雖極為低下,但絕不敢做出啖食人肉的事情,何況食用一位受具足戒之功德比丘身上的肉?師父之心意我心領了,生死就由天吧!請師父勿為我殘傷身體呀!」。 阿底峽祖師心中生起了甚深微妙之大悲心,念及無量眾生因其業力受貧苦所迫,涓滴飲食亦不能得,如何能救度這些眾生免於貧苦呢?祖師心念處於此悲心中,同時迫切地向觀音祈請不斷;彼時天上忽然現出妙光及傳來奇妙之聲音,祖師仰頭即見觀音在面前上空化現,祖師馬上連連懇求大士傳授一個護持眾生免於飢渴貧乏之法門,這時,觀音大士因聽到了祖師所述之乞丐的慘況,也心念眾生之痛苦,眼中流出了悲淚;此時,由觀音之左眼所流出之一顆淚珠化生出六臂相之摩訶黑怙主護法(梵文Mahakala),而右眼所流出之一顆淚珠變化成為了我們這裡所將開示之白色身相乘龍珍巴拉財尊(梵文Dzambhala)。 白財神發願:「由我來助你救度眾生免於貧困吧!」;六臂摩訶黑怙主則發願:「由我來息除眾生之障礙吧!」。這兩尊一個是賜令免於貧苦之財尊,一個是護持正教之護法;但其實都是由觀音之悲心所化現的種種不同形相,體性就是觀音大士。 白財神以身白色表示能消除一切眾生因貧困所致的污穢,三目表示悲望三世之眾生,右手持表示匯聚一切財神之功德能救度飢餓中的眾生之苦,龍為騎表示解除自我和他人的一切貧窮之苦。此白財神法專為修行人資財具足,功德甚大。此乃本尊白財神之願力。 以修法者能否發菩提心為前提,斷不可用所得之財,恣為自己享受,是為至要。供養財神以三白(牛乳、酪、麵粉)、三甜(白糖、蜜、冰糖)搓成圓形丸狀食子為最佳。 修習此尊法,可袪除貧病窮困之苦,消除業障,增上順緣,受用無慮,屬無財信士起修之妙法,行者當以觀世音菩薩之大悲心為本,常行無相佈施,照顧貧苦大眾,自然如願成就。 修持白財神法門有三項殊勝功德: (1) 善心與慈悲心自然生起; (2) 於今生衣食豐足; (3) 於未來生不墮三惡道,往生極樂淨土。 【白財神】 長相:白膚,裸上身,和悅慈祥,微帶忿怒相,怒髮衝冠,髮桔紅色,鬈曲。額上有第三隻眼代表洞悉、智慧之眼,是護法神的屬性。 衣飾:頭戴五骷髏冠,象徵調伏五毒:貪、瞋、癡、慢、疑,克服死亡。上身披綢緞,巴乍勒嘎綢緞為裙,以各類寶物為飾。 坐姿及踏物:屈足而坐,以遊戲姿坐於青龍背上,象徵解除自我和他人貧困之苦。 持物:右手持寶棒(警示棒)表示匯聚一切財神的功德,左手倚三叉或金剛骷髏杖,是財神護法神重要的持物,具足善富的姿態。左手輕握不斷吐出寶物的吐寶鼠"紐列",施與眾生珠寶財物。 |
長度:約8CM
材質:純銅 如法裝藏開光的功德不可思議,如能真正按照儀軌要求者,此佛像與真佛無二無別,功德簡言之主人所在整個城市、甚至舉國皆能增上無量不可思議吉祥,主人家中更加滅除一切憂惱過患及各種不祥,成辦一切所願,不可思議的福報自然具足,日日增上。家中日夜六時,十方諸佛菩薩、諸天善神護法圍繞擁護供養不絕等等不可盡述的功德利益,出世間更能具足各種息增懷誅功德、迅速獲得各種悉地迅速解脫等,因佛在家中也。如有特別所須者,以法界無欺緣起力和佛法殊勝方便作適當調整,必能具足相應緣起的勝福。比如多裝金者必得多金等等,俱如儀軌所說。 佛像裝藏相關開示 在藏傳佛教中,佛像必須依傳承的儀軌如法制作及裝藏開光才能供在佛堂,由具德金剛上師依傳承依軌開光,迎請智慧佛與三昧耶佛無二融入佛像,這時才具足了諸佛本尊的加持,一尊如法裝藏的佛像其加持是不可思議的,可作為世代相傳的珍寶。在藏地有些殊勝的佛像會說話、有體溫,有的在災難和巨變時還有不可思議的感應,特別是由大成就者和大眾僧團裝藏開光的佛像尤其珍貴。而打碎一尊這樣的佛像的罪過也如同毀佛。所以瓷器等易碎的佛像一般不裝藏。 裝藏者必須是具備傳承,戒律清淨,有一定修持的修行者。而開光必須由具足證量的上師主持才行,因為沒有一定的證量,便不可能迎請智慧佛尊降臨佛像,所以沒有傳承或不具資格者隨意裝藏開光也是有罪過的。 依裝藏儀軌,裝藏需要五金(金、銀、銅、天鐵等)、五木(松、柏、紅檀、白檀、菩提木)、五寶石(松石、紅珊瑚、玉、水晶、瑪瑙)、五藥(五種珍貴藥材,不得摻雜麝香和動物葷腥成分)、五穀和五布等,還有專門印製的五種經咒(諸佛身口意咒、吉祥滿願咒、子母音咒),以及白檀的中軸等,這是五種智、五方壇城、五蘊清淨、福德圓滿等的表法。 如法裝藏的佛像,不僅具有殊勝的加持力,對外在的四大也具有調節的功能。佛像內裝入最珍貴的加持物,以及金銀珠寶,是我們對諸佛的供養,及修行者積聚福慧資糧的殊勝方便。一尊珍貴的佛像不僅要外表莊嚴,內在的裝藏更加重要。” 佛像裝藏一般就只一次,裝藏開光後就具足了諸佛的身口意功德,當如迎請佛陀一般請入佛龕,安放在高潔之處,避免灰塵。不可再翻動佛像內的聖物,如打開底蓋翻動聖物就造了毀佛之重業。 外在的佛像要如理如法裝藏開光,每個密乘弟子自身的佛也應當裝藏才對。怎樣裝藏?要在上師的引導下依照次第,從共同前行、不共前行、生起次第開始修持,先要把身、口、意相應上師本尊。身是本尊的手印,口是本尊的咒語,意是與本尊無二的堅信。逐步淨除身口意的業障,自身的蘊界處得到淨化,身口意與上師三寶相應,才能談得上圓滿次第脈氣明點的修持,把凡夫業障之身化為清淨的本尊身,按如上修好了生圓次第,上師再給你“開光”, 給予明心見性的灌頂,見到本來的佛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