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佛教文物§ - 8CM 純銅宗喀巴大師小佛像~法像莊嚴、工法極細緻~(可裝藏)

法名羅桑札巴,意為 「善慧」,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其弟子克珠傑開班禪轉世之先河,其弟子根敦朱巴即達賴轉世之初尊,他是藏傳佛教一代祖師。本系列佛像,是用極精密脫臘工法製作而成,質感極為細緻,可以裝藏,讓您的供養、讓您的供養、修行更加圓滿!
NT$1,500
NT$1,80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宗喀巴  

宗喀巴 (藏文:ཙོང་ཁ་པ་,威利:Tsong-kha-pa,意為宗喀人,1357年-1419年),法名羅桑札巴,意為 「善慧」,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其弟子克珠傑開班禪轉世之先河,其弟子根敦朱巴即達賴轉世之初尊,他是藏傳佛教一代祖師,被藏族人認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宗喀巴42歲時,得到佛護的《中論釋》,認識到月稱和清辯兩家見解的異同,了悟到「緣起性空」,提倡「應成派中觀見」,並依此批判當時西藏流行之各種中觀學說,主張「一切法唯名分別安立」,建立他在中觀思想方面的獨特主張。

生平

父親名叫魯本格,是元代末兼管當地軍民政務的地方實力派官員—達魯花赤,母親星薩阿切,共有子女六人,宗喀巴排行第四。他父親與母親也成了呼圖克圖。

於藏曆第六繞迥之火雞年(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10月25日,誕生在「宗喀」地方(今青海省湟中縣塔爾寺所在地),故被稱為宗喀巴,青海的僧俗大眾尊稱他為傑仁波且(意為寶貝法王)。

宗喀巴三歲時,從第四世大寶法王若比多傑受近事戒(居士戒),七歲入夏瓊寺,正式拜法王頓珠仁欽為師,受「聖樂」、「喜金剛」、「大輪」、「頂位」等密宗灌頂,後受沙彌戒,法號羅桑札巴(意譯善慧稱)。16歲前往衛藏學法,學習《中觀論》、《因明論》、《般若經》、《律經》。29歲時在雅隆的南傑拉康寺,從楚臣仁欽等受比丘戒,此後學習十五部大論,在立宗答辯時表現非凡。34歲時,對佛教密乘教典、灌頂諸法均有深造。42歲時,得到佛護的《中論釋》,認識到月稱和清辯兩家見解的異同,了悟到「緣起性空」,提倡「應成派中觀見」。 44歲(1403年)時,以阿底峽的《菩提道燈論》為藍本完成重要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內容為顯教的教法。49歲完成對於密教的著作《密宗道次第廣論》。此兩本著作,被民國時期的法尊法師(1902-1980)翻譯成華文。

圓寂

1419年(明成祖永樂十七年),宗喀巴在拉薩甘丹寺圓寂,時年63歲。圓寂時,將自己的衣帽傳給賈曹傑,於是賈曹傑繼承了甘丹寺住持之位。藏傳佛教史上將宗喀巴、賈曹傑、克珠傑合稱為「師徒三尊」。

格魯派

宗喀巴刻苦學習,經過長期的苦學精修,創建了一整套正確的佛學體系,其重要論著《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無上瑜伽修法就是其思想體系的總結,也是他創立格魯派的理論基礎。「格魯」意為「善規」。因為宗喀巴戴黃色桃形僧帽,所以又稱格魯派為「黃帽派」、「黃教」。宗喀巴大師強調修行次第,要先顯後密,顯密並重,「提倡苦行」,僧人不結婚,戒殺生,禁飲酒,斷絕世俗交往等等。

1409年,宗喀巴在拉薩創建甘丹寺,擔任首位法台。1416年,其弟子絳央卻傑興建哲蚌寺。1418年—1419年,其弟子絳欽卻傑利用從明朝帶回的大批賞賜物修建了色拉寺。甘丹、哲蚌、色拉三寺合稱為拉薩三大寺,成為後來格魯派六大叢林的中心寺院。

弟子

宗喀巴的弟子中最著名者有8人

賈曹傑(原名達瑪仁欽,師徒三尊之一)

杜曾·札巴堅贊

克珠傑(原名格雷貝桑,師徒三尊之一,後被追認為一世班禪)

絳央卻傑(原名扎西貝丹)

絳欽卻傑(原名釋迦也失)

多教·江白嘉措

吉尊·喜饒僧格

根敦朱巴(後被追認為一世達賴)

著作

《菩提道次第廣論》

《密宗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略論》/《菩提道次第略論釋》

《菩提道次第心論》

《菩提道次第攝受求加持頌》

《大乘修心七義論貫注》

《緣起贊五十八頌》

《入中論善解密意疏》

《辨了不了經善說藏論》

《龍樹中觀根本慧論廣釋之正理海》

《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

《波羅蜜多註釋·金珠》

《菩薩戒品釋》

《僧眾二十論》

《密宗十四根本戒釋》

《侍師五十頌釋》



長度:約8CM
材質:純銅
如法裝藏開光的功德不可思議,如能真正按照儀軌要求者,此佛像與真佛無二無別,功德簡言之主人所在整個城市、甚至舉國皆能增上無量不可思議吉祥,主人家中更加滅除一切憂惱過患及各種不祥,成辦一切所願,不可思議的福報自然具足,日日增上。家中日夜六時,十方諸佛菩薩、諸天善神護法圍繞擁護供養不絕等等不可盡述的功德利益,出世間更能具足各種息增懷誅功德、迅速獲得各種悉地迅速解脫等,因佛在家中也。如有特別所須者,以法界無欺緣起力和佛法殊勝方便作適當調整,必能具足相應緣起的勝福。比如多裝金者必得多金等等,俱如儀軌所說。
佛像裝藏相關開示
  在藏傳佛教中,佛像必須依傳承的儀軌如法制作及裝藏開光才能供在佛堂,由具德金剛上師依傳承依軌開光,迎請智慧佛與三昧耶佛無二融入佛像,這時才具足了諸佛本尊的加持,一尊如法裝藏的佛像其加持是不可思議的,可作為世代相傳的珍寶。在藏地有些殊勝的佛像會說話、有體溫,有的在災難和巨變時還有不可思議的感應,特別是由大成就者和大眾僧團裝藏開光的佛像尤其珍貴。而打碎一尊這樣的佛像的罪過也如同毀佛。所以瓷器等易碎的佛像一般不裝藏。
  裝藏者必須是具備傳承,戒律清淨,有一定修持的修行者。而開光必須由具足證量的上師主持才行,因為沒有一定的證量,便不可能迎請智慧佛尊降臨佛像,所以沒有傳承或不具資格者隨意裝藏開光也是有罪過的。
  依裝藏儀軌,裝藏需要五金(金、銀、銅、天鐵等)、五木(松、柏、紅檀、白檀、菩提木)、五寶石(松石、紅珊瑚、玉、水晶、瑪瑙)、五藥(五種珍貴藥材,不得摻雜麝香和動物葷腥成分)、五穀和五布等,還有專門印製的五種經咒(諸佛身口意咒、吉祥滿願咒、子母音咒),以及白檀的中軸等,這是五種智、五方壇城、五蘊清淨、福德圓滿等的表法。
  如法裝藏的佛像,不僅具有殊勝的加持力,對外在的四大也具有調節的功能。佛像內裝入最珍貴的加持物,以及金銀珠寶,是我們對諸佛的供養,及修行者積聚福慧資糧的殊勝方便。一尊珍貴的佛像不僅要外表莊嚴,內在的裝藏更加重要。”
  佛像裝藏一般就只一次,裝藏開光後就具足了諸佛的身口意功德,當如迎請佛陀一般請入佛龕,安放在高潔之處,避免灰塵。不可再翻動佛像內的聖物,如打開底蓋翻動聖物就造了毀佛之重業。
  外在的佛像要如理如法裝藏開光,每個密乘弟子自身的佛也應當裝藏才對。怎樣裝藏?要在上師的引導下依照次第,從共同前行、不共前行、生起次第開始修持,先要把身、口、意相應上師本尊。身是本尊的手印,口是本尊的咒語,意是與本尊無二的堅信。逐步淨除身口意的業障,自身的蘊界處得到淨化,身口意與上師三寶相應,才能談得上圓滿次第脈氣明點的修持,把凡夫業障之身化為清淨的本尊身,按如上修好了生圓次第,上師再給你“開光”, 給予明心見性的灌頂,見到本來的佛性。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