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佛教文物§ - 4CM 合金宗喀巴大師小佛像~法像莊嚴

法名羅桑札巴,意為 「善慧」,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其弟子克珠傑開班禪轉世之先河,其弟子根敦朱巴即達賴轉世之初尊,他是藏傳佛教一代祖師。本系列佛像,是用極精密脫臘工法製作而成,質感極為細緻,可以裝藏,讓您的供養、讓您的供養、修行更加圓滿!
NT$650
NT$75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宗喀巴  

宗喀巴 (藏文:ཙོང་ཁ་པ་,威利:Tsong-kha-pa,意為宗喀人,1357年-1419年),法名羅桑札巴,意為 「善慧」,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其弟子克珠傑開班禪轉世之先河,其弟子根敦朱巴即達賴轉世之初尊,他是藏傳佛教一代祖師,被藏族人認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宗喀巴42歲時,得到佛護的《中論釋》,認識到月稱和清辯兩家見解的異同,了悟到「緣起性空」,提倡「應成派中觀見」,並依此批判當時西藏流行之各種中觀學說,主張「一切法唯名分別安立」,建立他在中觀思想方面的獨特主張。

生平

父親名叫魯本格,是元代末兼管當地軍民政務的地方實力派官員—達魯花赤,母親星薩阿切,共有子女六人,宗喀巴排行第四。他父親與母親也成了呼圖克圖。

於藏曆第六繞迥之火雞年(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10月25日,誕生在「宗喀」地方(今青海省湟中縣塔爾寺所在地),故被稱為宗喀巴,青海的僧俗大眾尊稱他為傑仁波且(意為寶貝法王)。

宗喀巴三歲時,從第四世大寶法王若比多傑受近事戒(居士戒),七歲入夏瓊寺,正式拜法王頓珠仁欽為師,受「聖樂」、「喜金剛」、「大輪」、「頂位」等密宗灌頂,後受沙彌戒,法號羅桑札巴(意譯善慧稱)。16歲前往衛藏學法,學習《中觀論》、《因明論》、《般若經》、《律經》。29歲時在雅隆的南傑拉康寺,從楚臣仁欽等受比丘戒,此後學習十五部大論,在立宗答辯時表現非凡。34歲時,對佛教密乘教典、灌頂諸法均有深造。42歲時,得到佛護的《中論釋》,認識到月稱和清辯兩家見解的異同,了悟到「緣起性空」,提倡「應成派中觀見」。 44歲(1403年)時,以阿底峽的《菩提道燈論》為藍本完成重要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內容為顯教的教法。49歲完成對於密教的著作《密宗道次第廣論》。此兩本著作,被民國時期的法尊法師(1902-1980)翻譯成華文。

圓寂

1419年(明成祖永樂十七年),宗喀巴在拉薩甘丹寺圓寂,時年63歲。圓寂時,將自己的衣帽傳給賈曹傑,於是賈曹傑繼承了甘丹寺住持之位。藏傳佛教史上將宗喀巴、賈曹傑、克珠傑合稱為「師徒三尊」。

格魯派

宗喀巴刻苦學習,經過長期的苦學精修,創建了一整套正確的佛學體系,其重要論著《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無上瑜伽修法就是其思想體系的總結,也是他創立格魯派的理論基礎。「格魯」意為「善規」。因為宗喀巴戴黃色桃形僧帽,所以又稱格魯派為「黃帽派」、「黃教」。宗喀巴大師強調修行次第,要先顯後密,顯密並重,「提倡苦行」,僧人不結婚,戒殺生,禁飲酒,斷絕世俗交往等等。

1409年,宗喀巴在拉薩創建甘丹寺,擔任首位法台。1416年,其弟子絳央卻傑興建哲蚌寺。1418年—1419年,其弟子絳欽卻傑利用從明朝帶回的大批賞賜物修建了色拉寺。甘丹、哲蚌、色拉三寺合稱為拉薩三大寺,成為後來格魯派六大叢林的中心寺院。

弟子

宗喀巴的弟子中最著名者有8人

賈曹傑(原名達瑪仁欽,師徒三尊之一)

杜曾·札巴堅贊

克珠傑(原名格雷貝桑,師徒三尊之一,後被追認為一世班禪)

絳央卻傑(原名扎西貝丹)

絳欽卻傑(原名釋迦也失)

多教·江白嘉措

吉尊·喜饒僧格

根敦朱巴(後被追認為一世達賴)

著作

《菩提道次第廣論》

《密宗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略論》/《菩提道次第略論釋》

《菩提道次第心論》

《菩提道次第攝受求加持頌》

《大乘修心七義論貫注》

《緣起贊五十八頌》

《入中論善解密意疏》

《辨了不了經善說藏論》

《龍樹中觀根本慧論廣釋之正理海》

《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

《波羅蜜多註釋·金珠》

《菩薩戒品釋》

《僧眾二十論》

《密宗十四根本戒釋》

《侍師五十頌釋》



長度:約4CM
材質:合金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