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梵文:मञ्जुश्री Mañjuśrī),又稱文殊師利菩薩、曼殊室利菩薩,亦稱妙吉祥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代表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Mañju,文殊或曼殊,意為美妙、雅致,śrī,師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 文殊菩薩是一切如來的智慧又名智慧佛,與普賢菩薩同時祀奉釋迦牟尼佛,是釋迦加牟尼佛所有弟子自中最有智慧的,所有又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釋迦牟尼佛三者又稱【華嚴三聖】。 文殊菩薩為了輔助釋迦牟尼佛的教化,一時示現為等覺菩薩,但實際上他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中都已經成佛了。在過去世中文殊菩薩稱為【龍種上佛】又名【大身佛】或【神仙佛】。現在則為【歡喜藏摩尼寶積佛】,未來則為【普現佛】,可見文殊菩薩深達實相,常住常寂光,現證大法身,度就眾生,故有三世佛之稱。 文殊菩薩手中的所持物,又為智慧焰劍,左為蓮華上之般若經典。象徵文殊菩薩的智慧出如利劍,可摧毀愚痴,般若智慧浩瀚如經典。 修習文殊法能開發自己的潛能也能長智慧,堅固記憶、伶俐聰辯,了解諸法之真實意義,亦能消除語業、破愚痴,得諸佛菩薩之般若智慧本 《首楞嚴三昧經》云:「過去久遠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龍種上如來』……國號平等……爾時平等世界,龍種上佛豈異人乎?即文殊師利法王子是。」 《菩薩瓔珞經》曰:「過去無數阿僧祇劫有佛,名『大身如來』……剎號空寂,正於此處成無上等正覺……爾時大身如來,今文殊師利是。」 《大寶積經.文殊師利授記會》載:「此菩薩自往昔那由他阿僧祇劫以來,發十八種大願,嚴淨佛國,當來成佛,號為『普現如來』,其佛土在南方,號離塵垢心世界、無垢世界。」 《心地觀經》說:「三世覺母妙吉祥」。 《妙法蓮華經》序品:「往昔日月燈明佛,未出家時有八子,聞父出家成道,皆隨之出家。時有一菩薩名『妙光』,佛因之說法華經。佛入滅後,八子皆以妙光為師,妙光教化之使次第成佛,其最後之佛名『燃燈』,其妙光即文殊也。」可知,文殊師利居八代之首,燃燈佛為釋迦世尊之老師,故文殊師利菩薩乃釋迦如來九代之祖也。 《放缽經》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云:「爾時世尊告金剛密跡主菩薩言:『我滅度後,於此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其國中有山號曰五頂。文殊師利童子遊行居止,為諸眾生於中說法。』」 文殊菩薩,於無數阿僧祇劫前早已是佛,空寂世界的『大身如來』及平等世界的『龍種上如來』。在然燈古佛的將成佛時,倒駕慈航為『妙光菩薩』,為燃燈佛說法。釋迦摩尼佛成佛時,倒駕慈航為『文殊菩薩』幫釋迦摩尼佛說大乘經典。釋迦摩尼佛涅槃後,「於此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其國中有山號曰五頂。文殊師利童子遊行居止,為諸眾生於中說法。」,據說就是現今中國五台山。未來文殊師利還要在無垢世界成佛,號『普現如來』。 |
高度:約7CM
材質:純銅 如法裝藏開光的功德不可思議,如能真正按照儀軌要求者,此佛像與真佛無二無別,功德簡言之主人所在整個城市、甚至舉國皆能增上無量不可思議吉祥,主人家中更加滅除一切憂惱過患及各種不祥,成辦一切所願,不可思議的福報自然具足,日日增上。家中日夜六時,十方諸佛菩薩、諸天善神護法圍繞擁護供養不絕等等不可盡述的功德利益,出世間更能具足各種息增懷誅功德、迅速獲得各種悉地迅速解脫等,因佛在家中也。如有特別所須者,以法界無欺緣起力和佛法殊勝方便作適當調整,必能具足相應緣起的勝福。比如多裝金者必得多金等等,俱如儀軌所說。 佛像裝藏相關開示 在藏傳佛教中,佛像必須依傳承的儀軌如法制作及裝藏開光才能供在佛堂,由具德金剛上師依傳承依軌開光,迎請智慧佛與三昧耶佛無二融入佛像,這時才具足了諸佛本尊的加持,一尊如法裝藏的佛像其加持是不可思議的,可作為世代相傳的珍寶。在藏地有些殊勝的佛像會說話、有體溫,有的在災難和巨變時還有不可思議的感應,特別是由大成就者和大眾僧團裝藏開光的佛像尤其珍貴。而打碎一尊這樣的佛像的罪過也如同毀佛。所以瓷器等易碎的佛像一般不裝藏。 裝藏者必須是具備傳承,戒律清淨,有一定修持的修行者。而開光必須由具足證量的上師主持才行,因為沒有一定的證量,便不可能迎請智慧佛尊降臨佛像,所以沒有傳承或不具資格者隨意裝藏開光也是有罪過的。 依裝藏儀軌,裝藏需要五金(金、銀、銅、天鐵等)、五木(松、柏、紅檀、白檀、菩提木)、五寶石(松石、紅珊瑚、玉、水晶、瑪瑙)、五藥(五種珍貴藥材,不得摻雜麝香和動物葷腥成分)、五穀和五布等,還有專門印製的五種經咒(諸佛身口意咒、吉祥滿願咒、子母音咒),以及白檀的中軸等,這是五種智、五方壇城、五蘊清淨、福德圓滿等的表法。 如法裝藏的佛像,不僅具有殊勝的加持力,對外在的四大也具有調節的功能。佛像內裝入最珍貴的加持物,以及金銀珠寶,是我們對諸佛的供養,及修行者積聚福慧資糧的殊勝方便。一尊珍貴的佛像不僅要外表莊嚴,內在的裝藏更加重要。” 佛像裝藏一般就只一次,裝藏開光後就具足了諸佛的身口意功德,當如迎請佛陀一般請入佛龕,安放在高潔之處,避免灰塵。不可再翻動佛像內的聖物,如打開底蓋翻動聖物就造了毀佛之重業。 外在的佛像要如理如法裝藏開光,每個密乘弟子自身的佛也應當裝藏才對。怎樣裝藏?要在上師的引導下依照次第,從共同前行、不共前行、生起次第開始修持,先要把身、口、意相應上師本尊。身是本尊的手印,口是本尊的咒語,意是與本尊無二的堅信。逐步淨除身口意的業障,自身的蘊界處得到淨化,身口意與上師三寶相應,才能談得上圓滿次第脈氣明點的修持,把凡夫業障之身化為清淨的本尊身,按如上修好了生圓次第,上師再給你“開光”, 給予明心見性的灌頂,見到本來的佛性。 |